口译与报价

时间: 2024-09-06
来源:
0 次数:

一、口译工作性质 
  口译定义 口译一般指口头翻译或从事口译工作的人。
  口译方式基本上有两种:
  1 .连续口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 ,又译“连续翻译”、“即席翻译”或“交替传译”,简称“连续式”或“交替式”,它是在发言人讲完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后,由口译译员进行翻译。这种口译方式在很多场合下采用,如会议发言、宴会致词、个别谈话、参观访问等.
  2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 , 又译“同声翻译”、“同时传译”,简称“同传式”,这种方式是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进行翻译。
如果按照场合和口译内容,则可分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陪同口译(escort interpreting)、法庭口译( court interpreting)、媒体口译(media interpreting)、商务口译(business interpreting)和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等。
  同声传译又可分两种:
  一种是“耳语传译”,又称“半同声传译”,俗称“咬耳朵”,就是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口译译员坐在听者身边小声翻译;
  另一种就是同声传译,同声传译要求口译译员听(输人)、译(转换)、说(输出)同时进行,就是说,译员坐在口译厢里,要能够听懂国际会议上各种口音的发言,就像听母语那样毫不费力;在听懂、听全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要迅速地把所听到的内容译成另一种语言,而在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一般语速是每分钟一百至一百五十个字,所以说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步骤。
  就有无原稿和译稿的情况来说,连续传译与同声传译还可分为有译稿、无译稿但有原稿以及无稿发言的三种传译。第一种传译只要求口译译员能清楚地宣读译稿,第二种要求他能眼观口译,第三种则要求他一听就能够记住,并且迅速地把它翻译出来。

二、口译质量的标准
口译质量的标准,李越然认为可以定为“准确、通顺、及时”,简单一点说就是“准、顺、快”三个字。
  “准”即忠实于原语的思想内容及特定情境下的感情;
  “顺”即译语应符合中外语言的规范,并与发言人基本保持语体的一致;
  “快”就是表达快速及时,但不是任意加快语流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从现场实际出发,有时宜慢则宜稍慢。

 
  口译服务报价


三、口译服务报价表:

            语种 
类别

英语

日/韩/德/法/俄语等

同声传译

生活接待、导游、企业参观、 
一般商务考察、展会

600-1000

1000-1200

/

施工现场翻译、一般性会议

800-1200

1200-1500

/

商务/技术合同谈判翻译, 
一般性正式会议

1000-1200

1200-1500

/

随团出国翻译

1200

1200-1500

/

中小型国际会议/专家论坛

1200-1500

1500以上

6000-12000

大型国际会议

1500以上

1500以上

6000-12000


口译现场图例

交传口译服务计价说明
1. 翻译工作时间为8小时/天/人(不包括同传)。
2. 加班费,每超过1小时,加收200元。
3. 特殊专业及稀有语种价格另议。
4. 如口译服务中需做笔录摘要(会议摘要)及笔译服务的,费用另计。
同传口译服务计价说明
1、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服务,请提前一至两周预约。
2、同传译员工作时间为6小时/天。不足4小时的按半天计算(半天的费用为全天费用的50%),超过4小时不足6小时的按1天计算。加班每超过1小时,按2000元/小时/人加收费用。
3、外埠出差在原价格上增加20%,由客户负责译员的交通、食宿等费用。
4、本翻译公司提供最好的红外同声传译设备租赁并负责技术支持。

委托口译注意事项

A、职业道德:翻译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所获得的任何属于独有性或隐私性的内容都必须加以保密,未经客户或通过必要的法律手续不得向外界透露。同时,客户不得避开翻译公司而直接与翻译人员安排额外的翻译任务,或者讨论翻译费用或其它的安排。
B、安全保障:客户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翻译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实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如非翻译人员原因,客户首先承担安全保障责任。客户要为翻译人员提供合理的饮食和中途休息时间以避免工作效率减低。
C、事前准备:除非客户对翻译质量不作较高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题,翻译人员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在事前阅读有关的发言稿或相关资料,以确保较高的翻译质量,这些准备时间有时按照1天翻译译费标准予以加收;客户有义务提前提供有关资料;翻译人员的提前准备时间一般如下:商务类2天,会议类3天,同传类7天。
D、任务变更:客户若要推迟或取消翻译任务须对翻译人员进行补偿(因为翻译人员可能在同一时间失去其它的翻译机会):提前5天免费,提前2天,补偿半天翻译费;不足2天,补偿一天翻译费。 
E、在途补贴:为了补偿翻译人员在交通过程中可能失去的其它潜在收入,一般对翻译人员的交通时间予以收费。交通过程2--6个小时的将按照每小时基本翻译费的50%予以收费,6小时以上的按每天基本翻译费的80%收费;客户须支付翻译人员的住宿费用、交通费用和其它有关费用。
F、口译费用:翻译费用取决于翻译的技巧和实际的工作经验水准并取决于翻译任务的复杂程度及有关的工作条件。一般对所有的翻译任务有一个总体报价。基本翻译费是按照一天工作8小时(含合理的饮食和中途休息时间)收费规则进行,超时1小时以上的超时部分作为加班将按照每小时基本翻译费的150%加收。根据国家规定,假日将按照每天基本翻译费的200%加收,节日将按照每天基本翻译费的300%加收。
G、费用结算:客户在结束翻译任务前结清所有费用,实际翻译期限超出1个月时,中途按月结算费用。如因客户未及时结清费用而导致翻译人员滞留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与责任一般要由客户承担。

  口译相关


四、对口译工作者的要求,达信雅翻译公司一般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至少要掌握好本国语和一门外语;
2. 由于口译工作涉及面广,因而口译工作者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并尽可能在事先熟悉背景材料,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如有一次我国艺术代表团去挪威访问,当地有位戏剧家来团会见团领导,这位挪威戏剧家谈起了代表团正要演出的元末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宾主双方对《琵琶记》都很熟悉,可那位口译由于对该剧主要情节和人物都不了解,结果弄得大家颇为狼狈。
3. 口译时要精神高度集中,既要听清、听懂和记住发言人所讲的内容,还要用另一种语言把它准确而又熟练地表达出来。
4. 对外宾要彬彬有礼,这不仅意味着使用礼貌语言,而且要以礼待人,要表现得关心对方,使对方产生一种信任感。

五、口译的效果及实现手段 口译活动属现场行为,并要求速度与效果的统一。根据口译行为的特性和客观的要求,现场口译的时间速度必然构成效果标准之一。因此,可把“准确、通顺、及时”立为口译质量标准,简化一点就是:“准、顺、快”。“准”——忠实于原语的思想内容及特定情境下的感情。“顺”——译语形式应符合中外语言的各自规范,并同发言人基本保持语体的同一。“快”—— 表达及时,而不是任意加快语流速度。口译并非越快越好,要根据现场实际,有时宜“慢”,则应稍慢些。但作为要求应该快速及时,不能结结巴巴,慢慢腾腾。搞口译如能达到准、顺、快的程度,即可称得上质量全优,并体现出最佳的客观效果。如若没有完全达到准、顺、快,也未必就算不好的口译,对此要作具体分析。因为影响口译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客观因索:首先是发言者的语体。原稿发言人一般采用的是属于口语体,甚至俗语体口语法结构有时也不够严谨,往往还夹杂着个人的口头习惯和各类缩略词,但话语有时又很生动(包括各种格言、幽默、谚语、成语、诗词的使用)。要进行这类口译,又基本保持与原语语体的同一性,是很不容易的。其次是,交际双方(或多方)所涉及的内容有时超出译者的语言水平和知识范围,译者不可能是“百事通”。
二、主观因素:这里涉及译者的个人素质不尽相同,译者的现场实践经验,临场心理状态以及事先准备程度。因此,评判口译质量的具体标准是:原语的中心思想内容,包括重要的核心话语、情感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再现。根本不“准”,就与原语的本意有原则的差错。在“准”的基础上,译语做到通顺,表达及时。目的语遣词造句比较符合规范,言语有一定的逻辑层次,使信息接受者感到清楚、易懂,能够即刻明了话语的实质,不因译语不当而节外生枝。这样,才能够衬托出“准”,从而比较完整地体现质量。要实现准、顺、快(及时)仅就手段和方法而言,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翻译技巧运用得当,就有助于达标。翻译技巧实际上就是在处理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发挥语言的应用技能,以取得最佳效果。外界语言信息经过听觉印人记忆。在短暂的时间里,首先要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必须当即辨明双语转换方面的重点、难点以及中外语言对比方面的“同”或“异”的各自性质。以此为前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讨施用技巧的范围和限度:一是从语言的结构出发,二是从语义出发。每一种角度均可参照语言对比的同和异,分别施用相应的技巧。(李 文)

六、口译级别和口译任务关系
  初级的要求通常是能够承担外宾的生活接待、导游和业务洽谈,以及一般性社会议的口译工作;
  中级的要求则是能够承担一般性正式会议、技术或商务谈判,以及外事活动的口译工作;
  高级的要求是能够承担国际会议的口译或同声传译工作,承担政府部门的高级口译工作。

七、有代表性的口译理论/模式介绍
  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在口译研究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学派或模式。
1.口译的信息处理模式和口译过程研究
  口译的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processing paradigm )指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和模式,注重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的信息传递,将译出语的语法结构视为造成处理困难的重要因素。同声传译被视为一个多阶段的系列过程,包括听(或解码)、分析(或转换复述)、储存及译文输出(编码、翻译)等不同阶段过程,其中有些过程之间允许有重叠,各过程共享人脑有限的总体处理能力。代表人物有杰弗(Gerver)和朗博(Lambert) ,最早的同声传译全过程模式是杰弗提出的。
2.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
  吉尔理论强调口译过程中的各种注意力之间的竞争和译员注意力分配以及译员的注意力饱和等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发展各种训练策略有助于提高口译能力。然而,它毕竟只是操作型的模式,不是口译心理过程的认知结构理论,不能深人全面地解释口译的心理过程。 
  口译研究者对专业译员的“错译”和“漏译”的分析都集中在“注意力”( effort )这个问题上。吉尔认为其原因众多,不完全是译员的错误,因此,针对有些错译和漏译现象他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假说。按照这一模式,
  吉尔认为口译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够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口译过程中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注意力也必须小于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可供译员使用的大脑注意力总量是有限的。如果译员在口译中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超过可供使用的总量,那么口译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设口译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为TR ( Total requirement) ,可供使用的脑力总量为TA ( Total capacity available) ,那么TR 必须小于TA ,换言之,加工努力的注意力需求量必须小于注意力供给的总量。
  设口译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为TR ( Total requirement) ,可供使用的脑力总量为TA ( Total capacity available) ,那么TR 必须小于TA ,换言之,加工努力的注意力需求量必须小于注意力供给的总量。
  吉尔于1995 年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一书中针对口译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式”( SI=L + M + P + C ,和“交替口译的口译模式”( Phase I: CI = L + N + M + C , Phase II: Cl =Rem + Read + P ))。
  吉尔模式强调译员注意力的极限,只是对错译和漏译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并不是对口译过程的模拟。“一旦译员的注意力供给极限不能满足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译员就会发生错译或漏译。译员的注意力供给量在进行口译操作时往往达到饱和状态,如果遇到‘困难诱因’( problem trigger ) ,诸如专有名词、列举、密集信息等情况就会使注意力需求超过译员所能供给的极限,错译和漏译必然会发生。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认知负荷模型就是指口译中大脑加工能力必须大于口译所需的努力”。
  注意力模式以认知为基础,而且认真对待与这些认知假设相悖的研究结果。吉尔特别强调两个概念,其一是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这个概念,其二是任务的困难程度与任务实施的时限之间有很强的关联这一假设。这就是吉尔模式的认知基础。
  在分析吉尔模式的基础上,国内外口译界同行对其模式进行了发展。其一为“口译原语材料特征对同声传译活动的影响”(郭伟);其二为“同声传译中的影子跟读训练”(张丽华);其三为“交替翻译中的笔记训练”(钟钰);其四为“交替传译中的技能分解训练”(黄跃文、冯之林)。这些实证研究都支持了吉尔的口译操作模式,因为它能合理地解释译员的错/漏译现象。然而,它毕竟只是操作型模式,不是口译心理过程的认知结构理论,不能深人全面地揭示口译的心理过程。要想揭示口译的心理过程我们必须更多地借助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成果。
3.安德逊(Anderson )认知三段式模式
  根据60、70 年代语言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的实验分析研究,安德逊提出了从思维到话语全程的三段式认知程序模式:第一阶段为确定要表达的思想,是思维构建阶段(S) ;第二阶段为将思想转换成言语形式,属于思维转换阶段(T ) ;第三个阶段是将言语形式加以表达,进人思维外化阶段(P)。安德逊的三段式认知程序同口译程序基本吻合。
  由于第一阶段的思想是讲话人的,译员要构建的是他人用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完全理解的信息,然后进人第二阶段的思维转换过程和第三阶段的表达。这种转换的基本保证应该是把握SLT 全部意义,若想做到这一点,译员就需要拥有同讲话人可以分享的认知知识和语言水平,否则思想的转换和翻译行为就无法进行。笔者认为,安德逊这一模式同释意派理论强调的“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原则是一致的,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表述方式有差别。
4.法国释意学派理论
  在口译研究第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为代表的释意派理论。用塞莱斯科维奇自己的话讲,她创建的释意派理论“应该叫交际与释意理论”,它首先是“一种口译理论”。该理论建立在对口译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其出发点和角度同当时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完全不同,其研究对象不再只是语言,而是解剖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她在1998 年接受专访时这样解释:“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我们是将翻译作为交际行为而不是作为交际结果进行研究的。翻译首先是人类的交际行为。在自然的交际活动中,语言主要起工具的作用,因此我们强调,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

  在单语自然交际中,语言知识同认知知识结合是一种自动控制过程,很少有人关注其内在关系。在口译这种双语交际中,译员为了表达信息内容,同样也要将听到的有声语链同认知知识结合,并根据交际环境做出意义判断和记忆,以便迅速用另一语言重新表达理解了的意义。有声语链转变成意义便可以初步解释译员为何在几分钟的讲话结束后能忠实地翻译原讲话的意义这样的事实。
  应该强调的是,释意学派理论提出的翻译是交际行为、翻译过程包括“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阶段、翻译的对象是意义等论断为深人研究翻译理论开拓了全新的视野,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翻译的静态结果研究,而是越来越关注翻译动态过程研究。
  释意学派研究员阿尔比以翻译的忠实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其主要思想发表在《翻译学研究》(1990)中。谈忠实于意义,首先应该定义“意义”,阿尔比讲的“意义”是释意学派定义的意义,同语言学讲的语言“含义”或“涵义”( Signification ) ,同信息、效果、意图、风格、内涵、不言之意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意义是一种综合:“意义单元是诸如风格、内涵、信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综合”。阿尔比所做的翻译中忠实于意义的三大要素如下:忠实于作者欲言,忠实于目的语,忠实于译文读者。这一忠实原则考虑到了“译者的主体性、历史性及译文功能性”。“这种用一个概念去包容翻译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是一种理论上的尝试,同传统的“忠实”概念不同,“而是一个角度,一个试图消除翻译理论上由来已久的二元对立的角度”。同时,这一原则脱离了“语言的圈囿,而容纳进翻译过程中的各个因素”。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